十死不问
shí sǐ bù wèn
Ten dead don't ask
“十死不问”的成语拼音为:shí sǐ bù wèn,注音:ㄕˊ ㄙˇ ㄅㄨˋ ㄨㄣˋ,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北史·艺术传·皇甫玉》:“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王喜曰:‘皇甫玉相臣,云当恶死,今复何虑?’”,基本解释: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例句:《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着项羽十死不问的故事。当时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受到了刘邦的围困,短时间内遭遇了多次失败,但他依然坚守信念,不放弃抵抗,最终带领部下奋起反击,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战斗。虽然最终失败了,但项羽的坚持和勇敢精神成为后人称颂的典范,他的十死不问的精神也成为了一种形容人不畏困难、坚贞不屈的成语。
拼音 |
shí sǐ bù wèn |
注音 |
ㄕˊ ㄙˇ ㄅㄨˋ ㄨㄣˋ |
词性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英文 |
Ten dead don't ask |
年代 |
古代成语 |
解释 |
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
出处 |
《·艺术传·皇甫玉》:“昭赐赵郡王死不问,王曰:‘皇甫玉相臣,云恶死,今何虑?’” |
例句 |
《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着项羽死不问的故事。时项羽楚汉战争中了邦的,短时间遭遇了次败,但他依然信,不放抵抗,最终领部下起,了一系英的战斗。虽然最终败了,但项羽的持敢精神成为人称颂的范,他的死不问的精神也成为了一种人不畏难、贞不的成语。 |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