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俎余生
dāo zǔ yú shēng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刀俎余生”的成语拼音为:dāo zǔ yú shēng,注音:ㄉㄠ ㄗㄨˇ ㄩˊ ㄕㄥ,词性:作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昭槤《啸亭杂记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基本解释:犹虎口余生。,例句:《史记·安陵君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楚国的安陵君曾被楚庄王赐予一把宝剑和一块砧板,命他用这把剑把砧板劈成两半。安陵君聪明机智地询问楚庄王是否同意在剑刃上涂上羊脂来减少砧板的阻力,楚庄王同意了。安陵君绞尽脑汁地想了一天一夜,最终没能找到劈断砧板的方法。于是,他把剑刃涂上了相当厚的羊脂,顺利地把砧板劈成两半。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刀俎余生”来形容想尽办法、费尽心思洞察事物本质而取得成功的情况。
拼音 |
dāo zǔ yú shēng |
注音 |
ㄉㄠ ㄗㄨˇ ㄩˊ ㄕㄥ |
词性 |
作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 |
英文 |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
年代 |
近代成语 |
解释 |
犹虎口余生。 |
出处 |
清·昭槤《亭杂记·记辛亥败事》:“余俎余生,恩乃不死,今以马革裹矣!” |
例句 |
《记·陵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楚的陵曾被楚王赐予一把一砧板,他用这把把砧板成两。陵聪明机智询问楚王是意上涂上羊脂来砧板的阻,楚王意了。陵绞脑汁想了一一,最终没能找断砧板的方法。于是,他把涂上了相的羊脂,顺把砧板成两。从此以,人们用“俎余生”来想法、费思洞事物本质而成的情。 |
补充纠错